技术文章
在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医药开发领域,分子互作仪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精准检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科研工作提供关键数据支持。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分子互作仪产品,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需求的仪器呢?本文将围绕分子互作仪的类型、应用场景以及价格等方面,为您提供全面的选购指南。
一、分子互作仪的核心技术与类型
(一)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分子互作仪
工作原理:SPR 技术基于光学原理,当入射光以特定角度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此时,若分子在金属表面发生结合或解离,会导致金属表面附近介质的折射率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共振角度的改变。仪器通过实时监测共振角度的变化,就能获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如结合速率(ka)、解离速率(kd)以及亲和力常数(KD)等。
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可用于筛选针对特定药靶的药物分子,评估药物与靶点的结合特性,助力早期药物发现;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能够筛选与已知分子结合的活性分子,深入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还可用于检测复杂标本中目标分子的活性浓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在抗体药物研发中,利用 SPR 分子互作仪可准确测定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克隆,提高抗体药物的研发效率。
优势特点: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能够检测低浓度样本中的分子相互作用;无需对样品进行标记,避免了标记过程对分子活性和相互作用的干扰;可实时监测分子结合过程,提供丰富的动力学信息。以 Cytiva 的 Biacore 8k 为例,其检测通道数≥ 16,进样针数≥ 8,最小进样体积不高于 1μ L,基线噪声 ≤0.02RU(RMS),能够实现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精准检测。
(二)生物层干涉(BLI)分子互作仪
工作原理:BLI 技术通过光学干涉信号来监测生物分子层厚度的变化。当生物分子在传感器表面发生结合或解离时,会导致生物分子层厚度改变,进而引起干涉条纹的移动。仪器通过检测干涉条纹的移动情况,实现对分子相互作用的实时监测,获取分子结合和解离的动力学参数。
应用场景:在抗体亲和力成熟研究中,可快速筛选出亲和力更高的抗体变体;适用于大规模的蛋白 - 蛋白互作研究,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样本,提高研究效率;在病毒受体结合分析方面也有重要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感染机制。例如,国产的( BLI)分子互作仪采用 BLI 技术,支持高通量分析,可同时分析多达 8 个独立的平行相互反应,自动运行 96 个样本,广泛应用于各类分子的互作分析、发病机制研究等领域。
优势特点:操作简便,样本消耗量低,非常适合高通量筛选;能够直接检测混合物,如血清、细胞裂解液等,无需复杂的样本前处理;设备维护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二、细分领域专用分子互作仪
(一)抗体亲和力检测系统
功能:专门针对抗体亲和力检测进行优化设计,能够精确测定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和力常数,评估抗体的质量和性能。该系统通常具备高灵敏度的检测模块和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可对抗体亲和力进行准确量化,并提供详细的动力学信息,如结合速率、解离速率等。
应用意义:在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抗体亲和力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使用抗体亲和力检测系统,能够快速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提高抗体药物的研发成功率,缩短研发周期。同时,在抗体生产过程中,该系统可用于质量控制,确保每一批次抗体产品的亲和力符合标准。
(二)药企专用 SPR 仪
药企需求定制:药企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分子互作仪的需求具有特殊性。药企专用 SPR 仪通常针对药物研发流程进行优化,具备更高的检测通量、更精准的定量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药企现有的研发平台和数据管理系统无缝对接。例如,某些药企专用 SPR 仪可一次性处理大量药物候选分子样本,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力的药物分子,同时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满足药企大规模、高效率的药物研发需求。
(三)核酸蛋白互作仪
检测重点:主要聚焦于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测。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能够实时监测核酸与蛋白质在结合和解离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变化,如结合亲和力、结合位点以及动力学过程等。例如,利用荧光标记或无标记技术,观察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时荧光信号的改变或表面等离子共振信号的变化,从而深入研究核酸 - 蛋白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和功能。
科研与应用价值:在基因调控研究中,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起着关键作用。核酸蛋白互作仪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这一过程,为揭示基因调控网络、开发新型基因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在生物制药领域,该仪器可用于评估药物对核酸 - 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筛选出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药物分子。
更多分子互作仪选购SPR 检测系统价格剂相关产品订购可以进入澳门十大信誉网赌大全网站进行了解。